央广网上海6月7日消息(记者杨静通讯员白进张洋)日前,海军医院(医院)创伤骨科许硕贵教授团队运用“智微天眼”骨科手术机器人30分钟成功完成骨盆骨折微创手术。这是许硕贵团队对创伤患者实现智能、微创、高效救治的又一科研探索,其中的原创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手术机器人装“智微天眼”,骨盆骨折手术30分钟搞定(医院供图)年3月27日,27岁的小鲁不幸发生车祸,当时就感觉左边腹股沟剧痛,无法站立翻身,医院急诊就诊。许硕贵教授接诊后,立即对小鲁伤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安排相关检查。经X片、CT辅助检查显示,小鲁为左髋臼横行伴后壁骨折,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骨盆骨折。骨盆骨折手术的优化改进一直是创伤骨科的热点和难点,既往手术治疗的“大切口”要在下腹部开一个10—20厘米长的刀口,对骨折部位进行广泛的显露才能做到精确的复位。由于靠近膀胱、尿道、血管、神经等组织,手术时很容易使其受损,风险极高。传统手术对于骨盆骨折的患者而言,是继骨折之后的又一次大创伤,患者恢复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。许硕贵团队针对这一系列手术难点问题,自年开始自主研发新型激光定位导航(手术)系统,使外科医生能够精准找到患者体内金属异物且避免大切口,至今金属片取出成功率%,其中包括多例解剖位置复杂、暴露定位困难、外院多次手术失败的病例。但这只是解决了精准定位问题,为了实现智能、微创、高效的救治,许硕贵团队又开始了科研探索。经过不懈努力,年许硕贵团队在原有的激光定位导航技术基础上,研发“一脑(智脑)两臂(C臂机和机械臂)智微天眼”骨科手术机器人,并投入临床应用。这套系统以医生的思维模式和心理机制为蓝本,通过一系列协作与协调算法,将机器的控制巧妙融入医生原有的工作流程,形成极优的人机协同控制结果。这其中核心的激光发射装置(机械臂)的精密制造与控制、自标定二维三维图像转换(人工智能算法)等两项我国原创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。“这两项核心技术使‘智微天眼’三维定位导航机器人系统摆脱了对CT等大型昂贵仪器的依赖,利用几乎所有手术室都会配备的C臂机即可完成,能医院手术需求,尤其适用于野外、简易手术室等特殊环境下的金属异物取出、微创置钉、深部组织穿刺等快速处置,在提高救治效率的同时降低手术难度,便于基层医生学习掌握。”许硕贵教授介绍说。经过缜密的术前评估,许硕贵团队决定使用“智微天眼骨科机器人”为患者小鲁实施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。4月6日手术开始,手术机器人上场。只见C臂机在患者的骨盆部位进行度全景扫描,利用“自标定二维三维图像转换”技术将采集的术中数据与术前CT数据进行精确匹配,获得了手术区域神经、血管等详细关系图。再利用“智脑”计算机确定骨折线的位置、并在狭窄的盆骨中规划出最佳的置钉固定路线。最后将相关数据传输至机械臂中。在机械臂的引导下,避开神经、血管、尿道,成功在骨折区域置入一枚用于固定骨盆骨折的螺钉。缝合伤口,手术圆满成功。手术过程流畅,总时长约30分钟。与传统的开放前路手术相比,手术时长缩短70%,同时也缩短了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。3周后,小鲁可以下床走路。出院时小鲁和家人感激的握着许硕贵教授的手说:“原本以为很大的手术,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康复了,医院,感谢您啊。”本文来源:央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