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章节:常见康复问题|疼痛(下)
神经源膀胱
一、定义神经源性膀胱是康复医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常见的问题,特别是对于截瘫患者,截瘫患者致死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泌尿系统的并发症,而这些并发症主要源于排尿障碍。
二、解剖
肾:肾是泌尿的器官。
输尿管:输尿管是由平滑肌组成的管道,通过蠕动将尿液由肾排至膀胱。输尿管的常见并发症是结石。
膀胱:膀胱是储尿的器官,也是排尿的器官。膀胱壁有内外两层纵行平滑肌和一层环行平滑肌,统称为逼尿肌。它们的收缩导致膀胱排尿。膀胱的颈部三角区有输尿管和尿道的开口。
尿道:尿道是尿的最终出口。男性尿道分为前列腺部、膜部、和海绵体部。逼尿肌在膀胱三角部延伸成为尿道内括约肌。尿道膜部有由横纹肌构成的尿道外括约肌。女性尿道较短,相当于男性的膜部。
副交感神经:排尿的副交感神经元位于S2~节段脊髓侧柱,经过骨盆神经支配膀胱逼尿肌,末端接乙酰胆碱受体。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是逼尿肌收缩。
交感神经:排尿的交感神经元位于T11至L2的脊髓侧柱,通过腹下神经支配膀胱和尿道。在膀胱的受体是β肾上腺素受体,交感神经兴奋时使膀胱松弛。在膀胱底部和前列腺部的尿道括约肌的受体是α肾上腺素受体,交感神经兴奋时使膀胱底和前列腺部的尿道括约肌收缩,阻止尿流溢出。
躯体神经:其核在脊髓S2~段,经过阴部神经支配尿道外括约肌。
排尿中枢:排尿的中枢主要在S2~脊髓,再上有脑桥、小脑、基底节和大脑皮层。
三、生理
排尿的初级活动是一种反射作用。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逐渐缓慢增加,逼尿肌顺应性延长,膀胱容量增加而内压增加甚少;同时外括约肌、盆底肌收缩,使阻力增加,阻止尿液排出。当膀胱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,开始有膀胱充盈的感觉。膀胱内压再进一步增加达到一定值时,则有排尿的需要。逼尿肌收缩,括约肌松弛,尿液排出。这仍然是一种反射过程。
高级中枢对骶排尿中枢的作用基本上是抑制性的。当环境不宜时,大脑皮层可以随意使括约肌收缩,延迟排尿。当条件合适时,大脑可以命令括约肌松弛,逼尿肌收缩,腹压增加,尿液排出。
四、病理
传统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包括感觉麻痹性膀胱、运动麻痹性膀胱、反射性膀胱、无抑制性膀胱。目前多采用尿流动力学结合膀胱和尿道功能,包括四种组合:(1)逼尿肌和括约肌均过度兴奋,常导致较大膀胱容量和充盈性尿失禁,通常为反射性膀胱;(2)逼尿肌兴奋,括约肌松弛,导致膀胱储尿能力下降,导致小膀胱或膀胱挛缩;(3)逼尿肌松弛,括约肌兴奋,导致大膀胱容量或尿潴留,严重时损害肾脏,通常为运动麻痹性膀胱;()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松弛,导致无抑制性膀胱,在临床上治疗最困难。
五、康复评定
排尿障碍的评定主要是采用尿动力学分析,包括流体力学、电生理及神经生理学原理和方法,评定膀胱功能。
相关资料回复关键字“痉挛”领取(点击广告支持小编哦)
六、治疗
1、治疗原则:纠正逼尿肌和括约肌的活动异常,恢复协同活动。保持膀胱容量达到-00ml,避免尿失禁和尿潴留。
2、治疗程序:
(1)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制度:一般每次饮水量在00ml左右,饮水后2~h排尿,早期记录出入量。
(2)膀胱叩击:在耻骨上区用手指轻快地叩击,或在会阴区和大腿内侧进行轻快的皮肤触摸,以诱发反射性排尿。
(3)膀胱加压手法:Crede法手法和乏氏动作。
()药物:胆碱能制剂(氨基甲酰甲基胆碱0~mg/d)可增加逼尿肌张力,促进膀胱收缩,用于逼尿肌松弛者。抗胆碱能药物(阿托品等)可以降低逼尿肌张力,促进膀胱收缩,同时促进括约肌张力,用于膀胱痉挛者。氯苯氨丁酸(baclofen)也可用于抑制膀胱痉挛。括约肌松弛者还可考虑采用α肾上腺素能药物和β受体激动剂(如麻*素25~mg/d)以增加括约肌张力。
(5)清洁间歇导尿:是控制残余尿过多的最好方法,可教育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操作。残余尿少于80~ml时停止导尿。
(6)电刺激:直接作用于膀胱及骶神经运动支,可采用经皮电刺激或直肠内电刺激,以促进逼尿肌收缩,用于逼尿肌活动减弱者。
(7)手术:根据不同类型的膀胱障碍,可选择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、、经尿道膀胱颈切除和YV膀胱颈成型术、植入人工括约肌等。
(8)集尿袋或集尿垫:用于上述方式无效者。
(9)菌尿和泌尿系统感染:菌尿和泌尿系统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问题,也见于10%~25%的65岁以上者和25%~0%家庭护理患者。菌尿无症状者不需抗菌素治疗,不主张预防应用抗菌素。有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,需要在尿培养确定细菌种类和药敏后,立即采用强有力的抗菌药物治疗,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。膀胱冲洗一般采用00ml生理盐水缓慢滴入,保留10-15min后排出。抗菌素溶液没有特殊的治疗作用。
康复知识系列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