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山时,在高反、失温、冻伤等“要人命”的身体反应面前,还有一些看似无大碍,但也着实出人意料的反应。多点准备,也不失为训练有素。
雪线之上出品
#休息与恢复
#体力
登山除了健身,还会给身体带来什么?高反、失温、雪盲、冻伤、晒伤、腿抽筋、水泡等——这些都是热门话题。确实,它们要么“要人命”,要么严重影响行程,我们也曾一一撰文写过对策。
但其实,登山尤其是高海拔登山、长线徒步时,还有一些讨论较少的冷门问题出现,它们有些问题较“小”,忍忍就过去了,有些却蕴藏着危机。
无论问题是大还是小,是热门还是冷门,它们都是登山的一部分。在你决定前往山区前,不妨了解一下。
“鼻涕怪”
天儿一冷就鼻涕横流,进入温暖空间就好转,这在生活中是常态。但登山时最不缺冷空气,当鼻腔持续对吸入的空气进行“湿热处理”时,会不断分泌液体,导致一股股“清流”直下。
登山更累——登山强度大时很多人要口鼻同时呼吸,才能摄取足够的氧气为身体提供能量。鼻子堵了,仅用口呼吸,疲累不说,大量冷口气还会刺激咽喉和气管。
“清流”还很容易变冰棍哦……
破皮——流鼻涕-一直擦/擤-破皮了,这火辣辣的痛苦在生活中偶尔感冒才会经历,在山野却有可能是常态。尤其遭殃的,当属鼻炎患者了。
作为有鼻炎、哮喘、湿疹或是花粉症的患者,他们的鼻腔内细胞更敏感,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产生更过激的反应,于是鼻涕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。(来源:北京晨报网《为什么天一冷就会流鼻涕》
怎么办?——行在山野,山友们不能通过戴口罩来抵御冷空气,也没有温暖空间可躲避,只能尽力避免,甚至采取非常规措施:
用头巾/手套/户外毛巾:急行*时“清流”滔滔不绝,你可能没空一张张抽纸擦鼻涕,甚至停下来擤鼻涕都是奢侈,只能随便抹掉。
所以,登山时尤其是寒冷天气,别人柔软的手套、缠在手腕上的户外头巾、脖子上的毛巾等等,不要随便碰(你懂的)。
鼻涕专用纸巾:如果想顾及卫生,并且条件允许(比如行走速度不快、能处理好垃圾)可以使用鼻涕专用纸,含有保湿成分,对皮肤伤害较小。
涂抹保湿品:提前涂抹凡士林、红霉素软膏或面霜,可减缓破皮的速度,破皮后涂抹也可减轻火辣辣的疼痛感。
医疗手段:如果对冷空气严重过敏,则尽量避免秋冬季登山,或寻求医疗手段,比如携带抗过敏或抗炎症喷雾。
利用“猪鼻子”面罩。国外市场有售,这种面罩虽然“加热”效果有限,但可以让吸入的空气变得不那么冰冷刺骨。
“猪鼻子”面罩。
touchingthsummit
不过,你以为只有鼻子遭殃吗?有没有听说过“鼻涕一把泪一把”?
“眼泪怪”
“这辈子都没为谁哭过泪,直到遇到了北方的风”,其实,山区更容易让你“迎风流泪”。这是因为泪腺容易受到冷空气、风等刺激,反射性分泌增多,泪道排不完,就顺脸往下淌。
迎风流泪,
mirror
视线模糊——在山风里流成泪人,一点也不楚楚动人,反而会让视线不清。一些患有泪道功能不全的山友对此应该深有体会,倒睫患者更是痛苦:睫毛被泪水黏在眼球上,导致疼痛、眼泪加剧。
正常眼睫毛与倒睫患者的眼睫毛,后者登山很痛苦。
怎么办?——除了可以用上文擦鼻涕的工具擦眼泪外(当然你可以分开擦),也不要忘了给眼睛保暖,比如佩戴户外防风眼镜。冬季严寒天气出行,也可以选择防护面积更大的滑雪镜。
xprtclimbrs
轻度的倒睫患者可以在进山前就修剪一下睫毛(一般只有几根“肇事者”),重度患者就要寻求医疗手段了。
登山会让眼泪和鼻涕增多,小便却会减少。
小便减少
刚入坑户外时,你有没有担忧过“怎么解手”的问题(尤其是女性)?不过,登山多了你会发现,有时走一天似乎都不用小便,诶,是练就了一副“金刚不便”之身吗?
跟激素也有关系——也许你认为,登山时排尿少是因为水分大都经由呼吸、出汗排出去了,其实,你身体分泌的激素也在起作用:
剧烈运动、呼吸急促时,交感神经兴奋,会刺激球旁细胞分泌一种能保钠保水的激素:醛固酮,会使得尿液生成减少;
强度过大、脱水,都会导致小便减少,
touchingthsummit
再加上登山时,大部分人喝的水本来就不够,身体在脱水过程中,会分泌一种抗利尿激素,它会减少尿液,让身体不再失去水分。
当体内缺水时,垂体腺会分泌加压素(又称抗利尿激素)至血液中。加压素可刺激肾脏保水,并减少排尿。(来源:《默沙东诊疗手册大众版》)
喝足量的水——尿量减少、尿变浓是人体轻度脱水(失水低于体重的5%)的标志,尽管很多时候你并没有感觉到渴。所以,有意识地多饮水才不会影响自身安全和登山能力。
水壶都有容量,可以有意识地定量饮用,
Camlbak
“登山时该怎么喝水”是一个严肃的课题,登山出发前、行程中、结束后该喝多少都有相关研究,我们也曾撰文写过。大家可以点击文末的相关链接查看。
登山时上述“小问题”都还算平常,只有下面这个比较难以启齿:
过冰河尿急
根据上文所述,整体来说在登山时不用过多为小便发愁,然而一旦受到外界刺激,那就不一样了。比如,在走乌孙、狼塔时,有没有山友在踏入冰河之后,一个激灵就忽然尿急了?
发生机制——这种突然尿急并非疾病。人体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,踏入冰河突然变冷,血管收缩血压升高,人体就会抑制产生抗利尿激素,所以尿急。
还有一种解释是:局部低温刺激外周皮肤温度感受器,会激活膀胱出现过度活动。
冰河是真的很冰,有时还很宽。摄影:秦建
所以——过河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,如果在过冰河前就稍有尿意,尽量提前排空;对于过河后急急忙忙找隐蔽场所的队友,耐心等待即可。
除了受到寒冷刺激而尿急,整体上登山时尿液都是减少的,这还会给登山带来另一个麻烦:肿胀。
肿胀
行山时,尤其是走长线或高海拔登山中,有些山友无缘无故就“膨胀了”:不仅是腿脚肿胀,有时候双眼也肿得像核桃,脸胖了一圈,这是怎么了?
多余的体液(血液、淋巴液、废物等)集聚在手、脚、脸等地方就形成了肿胀。影响拍照是小事,若干扰登山导致跌倒、疼痛,甚至是急性肾炎就不妙了。
原因——根据山本正嘉教授在年出版的著作(大致翻译为《登山运动生理学与训练研究》,东京新闻出版局出版,目前国内还没有译本上市)中的总结,上文所述的剧烈运动(分泌醛固酮)和脱水(分泌抗利尿激素),都会导致尿液减少,水分集聚在体内引起肿胀。
登山时引发水肿的六个原因。底图来自:yamahack
此外还有四个原因:
重力。其实就是长时间行走,血液和淋巴液因重力而聚集在身体末端,造成常见的腿脚沉、肿胀;
高海拔活动。人在高海拔山区更容易分泌醛固酮,缺氧会增加运动强度,也更容易脱水引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,所以更容易脸肿;
能量不足。尤其是运动时碳水化合物缺失,肌肉蛋白质作为替代燃料,会产生大量有害的废弃物——氮化合物。它原本是要经过肾脏过滤并尿出去的,但过多的话肾脏就负担过重,导致排水功能减弱,身体肿胀。
当登山归来后,数日内手脚还是有浮肿的话,就要考虑到肾脏疲劳、排出水分机能减退的可能性了。(来源:山本正嘉《登山技巧全攻略》)
肌肉酸痛。导致肌肉酸痛的剧烈运动会破坏肌肉细胞,并同样会产生氮化合物,从而可能导致肿胀。
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肿胀——不幸的是,登山时女性更容易肿胀,原因大致如下:
在山野里小便更困难;荷尔蒙原因导致水分容易在体内积聚;体力原因导致运动强度比男性更高;肌肉比男性少,末端积聚的淋巴和血液回流到中心的能力较弱。
yamahack
怎么办——按摩、休息时抬高肿胀的四肢、运动时穿具有支撑功能的压缩裤或袜子都有助于缓解或预防水肿。但如果你经常有肿胀,最好对照一下上述原因寻求解决方法:
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。找到自己的速度(可以训练提高),避免气喘吁吁,刺激醛固酮的产生;
提高基础体力。训练力量和耐力,有助于减少肌肉细胞损伤、预防肿胀,更有助于登山安全。
减少肌肉疲劳。登山时使用登山杖、变换腿部姿势(比如上山时除了正常迈腿,还可以外八字迈腿)等,都可以让肌肉压力减轻,抑制氮化合物的产生。
及时补充水分。在上文关于“小便减少”现象的描述中已解释了原因。
及时补充能量。登山时最好每隔1~2小时补充一下能量,尤其是碳水化合物,从而减少氮化合物的产生。
做好高海拔适应。另外在高海拔有意识地深呼吸(腹式呼吸),也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,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奏,减缓疲劳改善水肿。
写在最后
以上看似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,但也着实让人疑惑,或者给山友们带来麻烦。有些“小问题”比如肿胀,有时还昭示着你的登山节奏、登山动作有问题。
从小处着手,一一去解决,是成为一个优秀登山玩家的必经之路。
登山时,你的身体有什么奇怪的反应?
欢迎下方留言。
延伸阅读
登山喝水很简单?喝少、喝多、喝错都是事儿——登山喝水指南。
登山时,你一天该喝多少水?——大多数人喝得都不够,你呢?
登山时,如何上坡更省力?——战胜好汉坡、销*坡、绝望坡,你不能只靠双腿。
另:各位山友,我们建粉丝群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