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异物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痛经怎么办这样艾灸轻松告别经期疼痛 [复制链接]

1#

痛经,想来恐怕连屌丝男都知道是怎么回事。对于很多女生来说,每个月大姨妈大驾光临前后总会出现小腹或者腰部疼痛,更甚者痛至腰骶;再严重者,可伴恶心呕吐、冷汗淋漓、手足厥冷,甚至昏厥,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。

月经,有个喜感的昵称为“大姨妈”,对很多女人来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,快乐是因为这是成为一位健康女性的标志,很多老人称之为“喜事”,痛则让人苦不堪言!于是痛经成为了女人月经期间最害怕遇到的事情,受此折磨的女同胞们,有没有过狠狠心断了大姨妈生路的想法呢?遇到痛经怎么办?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痛经呢?痛经如何快速止痛?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,止住“大姨妈”之痛并不困难。

★什么是痛经?

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肚子痛经,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,叫做痛经。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,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,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,月经后一切正常。它是妇女的常见病。腹痛的特点与月经的关系十分密切,不来月经就不发生腹痛。与月经无关的腹痛,不是痛经。另外需要指出的是,一般的下腹不适,但并不妨碍工作和生活者,不应称为痛经。

痛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、冷痛、灼痛、刺痛、隐痛、坠痛、绞痛、痉挛性疼痛、撕裂性疼痛,疼痛延至骶腰背部,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,常伴有全身症状:乳房胀痛、肛门坠胀、胸闷烦躁、悲伤易怒、心惊失眠、头痛头晕、恶心呕吐、胃痛腹泻、倦怠乏力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冰凉、冷汗淋漓、虚脱昏厥等症状。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,有时也放射至阴道、肛门及腰部,可同时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尿频、便秘或腹泻等症状。

★痛经的分类

正如头疼会分为神经性头疼、物理性头疼等,痛经也不单纯的只是随便痛痛,有时是腹胀痛,有时是坠胀痛,有时是抽出痉挛,而有时则像是刀绞般整个肚子都痛,让人分辨不出最痛的是哪里。分清痛经的种类有利于对症下药!

从西医来说,痛经分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。

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,生殖器官常无明显病变,故又称功能性痛经,多见于青春期少女、未婚及已婚未育者,往往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。原发性痛经多为子宫收缩和局部缺血导致神经精神性疼痛,或因子宫发育不良、子宫颈口狭窄、子宫位置不正、内分泌失调所致。后几种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开始后三个月内,可能会持续整个生育期。

继发性痛经是生殖系统病变以后而发生的痛经,常为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,其表现随不同病因而异,一般疼痛位置较深,且隐隐作痛。继发性痛经的原因,多数是疾病造成的,例如子宫内膜异位、生殖器炎症、子宫颈或宫腔粘连、生殖道畸形等。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,也能引起痛经。

从中医来说一般把痛经分为虚实两种:

一是实证:气滞血瘀证,多为经前,或者开始时痛。如小腹胀痛,经行不畅,量少,色紫有黯块,血块排出后,腹痛减轻,胸胁乳房胀或痛;寒湿凝滞证,多为经前,或者开始时痛。小腹冷痛,痛连腰脊,得热则缓,经行量少,色黯有块。如痛经发生在行经,或值月经来潮的时候,下腹按之不舒服,或按之反而疼痛加重,这种属于实症痛经。

二是虚证:多为行经末期,经净之后小腹疼痛,痛势绵绵喜暖喜按,经色淡而量少,经血清稀,严重者怕冷,面色苍白,心慌、头晕。如痛经发生在经净之后,下腹喜按,按压时疼痛减轻,并可见到少气懒言,倦怠无力,心跳,气短,面色无华,腰酸头晕,脉弱无力,这种痛经属于虚证痛经。

★痛经的危害 

痛经对女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:

1、痛经女性气血失调,体内自由基异常活跃,其衰老年龄比正常女性总体提前5年。尤其是经期痛经女性总是面色灰暗、皮肤干燥,容易形成色斑、痤疮等面部问题的隐形祸首。

2、痛经是由子宫异常收缩、经血不畅、血液淤积引起的。

3、痛经与不孕的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。临床观察,不孕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伴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痛经

4、痛经只是子宫异常最明显的外在表现。子宫异常还会使阴道内表层细胞数和分泌液逐渐减少,引起阴道萎缩、干燥不适,产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悦感。

5、1/3以上的乳腺增生病由痛经引起,半数以上的子宫炎症与痛经有关,临床观察证实,痛经是子宫气滞血淤和痰湿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,如不予以及时治疗可诱发多种妇科疾病。

★遇到痛经怎么办?

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女性对痛经具有恐惧感,只要痛经一出现就立即服用止痛药,俗话说是药三分*,其实服药是治标不治本,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。长期如此,甚至还会导致肾经系统功能紊乱、记忆力减退、失眠等不良后果。

中医认为,虽然痛经产生的原因有很多,但最终无外乎气血不通,使血在子宫中瘀滞所造成的,俗话说“痛则不通,通则不通”,要想远离痛经,就得把瘀滞在子宫里的经血化解开,使身体内的气血通畅起来,也就是中医常说的“活血化瘀”。

艾灸(或艾灸贴)是古老的外治疗法之一,它的原理就是温通气血、扶正祛邪、调节脏腑功能活动,以达到延缓衰老、强身健体、减轻老化的作用。女性常见的痛经、月经失调等,一方面月经有快速止痛的作用,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,通过艾灸或者艾灸贴(如冯存仁堂家的)来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。

艾灸治痛经,主要针对女子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。治疗前,首先要诊断明确,然后对症治疗。按经络循行线路准确取其主穴和配穴,再进行施灸。

艾灸的时间

一般应在月经来潮前3-5天,或者月经后进行艾灸。

★实症型痛经灸哪里

主穴:三阴交+中极穴+次髎穴

1、三阴交:

三阴交,属足太阴脾经穴。位于人体下肢穴位。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主治:调和气血,通经活络,健脾和胃,消谷化食,调经止痛,宁心安神,补阴除烦。适用于腹胀肠鸣、大便泄泻、月经不调、崩漏带下、痛经闭经、小便不利、神经衰弱、肾虚阳痿、失眠健忘、精力不足、容易疲劳等病症。对心、脑病有一定的作用,为主要保健穴。

2、中极穴:

中极穴,位于体前正中线,脐下4寸。经属任脉、系足三阴、任脉之会,膀胱之募穴。击中后,冲击腹壁动、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,伤气机。取穴时,可采用仰卧的姿势,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具体找法如下: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,由下向上1/5处即为该穴。

中极穴的主治疾病为:生殖器疾病、泌尿疾病、尿频、尿急、生理病、生理不顺、精力不济、冷感症等。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。

3、次髎穴:

次髎穴,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,适对第2骶后孔中。次,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。髎,孔隙也。次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。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,至本穴后,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,故名次髎。

次髎穴主治疾病为:疝气,月经不调,痛经,带下,小便不利,遗精,腰痛,下肢痿痹。

配穴:内关穴

注:对于实症痛经患者在例假期间,除以上情况还会有烦躁、发脾气、呼吸困难,怀疑自己有心脏问题的,实际上是实症气滞导致的胸闷,这个时候可以配合内关穴来使用。

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,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,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。(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)

内关穴位于手厥阴经的循行线上,是八脉交会穴之一,对胸胁胃脘的胀满疼痛、冠心病心绞痛、噎膈症、疟疾等病疗效甚为理想,绝大多数一次即显效。

★虚症型痛经灸哪里

主穴:三阴交+足三里+气海穴

1、足三里

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(可将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和小指并拢,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,四指宽度即为3寸),胫骨前嵴外一横指(拇指指关节横度)。

主消化,肠胃问题,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,主消化系病。有“肚腹收于三里”之说。对于腹部疾病,如胃肠虚弱、功能低下、食欲不振、腹泻、便秘、消化吸收不良、肝脏疾患、胃痉挛、急慢性胃炎、口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。宝宝也能灸。

2、气海穴

是任脉穴位名称,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.5寸,取穴时,可采用仰卧的姿势,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,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,将其分为十等分,从肚脐3/10的位置,即为此穴。

气海,属任脉腧穴。气海具有调经、益气助阳的功用,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虚脱、瘦弱、体弱乏力、腹泻、痢疾、阳痿、遗精、痛经、闭经、带下、崩漏、恶露不尽等症。

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、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,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。古人说“气海一穴暖全身”,就是强调这个穴的保健养生作用。

配穴:脾俞穴、胃俞穴、悬钟穴

虚症痛经患者在例假期间,除以上情况,若出现胃口不佳的女性,可以加贴:脾俞穴、胃俞穴。虚症痛经患者在例假期间,除以上情况,若遇到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月经不调、妇科炎症的女性,可以加贴:悬钟穴。

脾俞穴在背部,在第1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。

脾俞穴有健脾化湿、和胃、利湿升清等作用。主治:呕吐、噎膈、胃痛、胸胁胀痛、*疸水肿、不欲饮食、食不生肌、痃癖积聚、泄泻痢疾、痰疟寒热、四肢不收、虚劳、尿血、遗精、白浊、吐血、便血、喘息、腰背痛等。

胃俞穴,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穴,属水,具有化湿气、消滞、理气、和胃之功用。它是胃气的保健穴,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,位于人体第1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处。胃俞穴的主治病征为:消化系统疾病,如胃溃疡、胃炎、胃痉挛、呕吐、恶心等。该穴位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,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。

悬钟穴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;属于足少阳胆经。该穴和骨、髓都关系密切,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,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颈椎病、高血压以及各类骨科疾病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