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。外感、内伤或闪挫等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,或腰部缺乏精血濡养,或腰部缺乏阳气温煦均可致腰痛。
临床治疗首分虚实,治疗实证宜在祛湿散寒,或清热利湿,或行气活血的同时,辅以补肾;治疗虚证则应分清阴虚或阳虚,或滋补肾阴,或温补肾阳,予以调补。
现代医学中的腰椎间盘病变、骨质增生、腰肌劳损、脊柱旁组织疾患、脊神经根疾患等以腰痛为著时均按本病治疗。
◆转动玉带捶环跳
正身站立式,全身放松,两手叉腰,两手拇指用力按住腰部腰眼穴(属于人体奇穴,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,旁开约3.5寸凹陷中),双手的食指、中指点住前胯的五枢穴(足少阳、带脉交会穴,在侧腹部,当髂前上棘的前方,横平脐下3寸处),身体向左转动,同时配合以鼻徐徐吸气,身体同时慢慢下蹲,下蹲后以口徐徐呼气,再徐徐起身。接着身体向右转动,同时配合以鼻徐徐吸气,身体同时慢慢下蹲,下蹲后以口徐徐呼气,再徐徐起身。如此练习36次。这样可以使人体的带脉、腰椎及棘间韧带得到活动。
接着用屈膝弯腰用两手拇指按住同侧的委中穴(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,位于腘横纹中点,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处),其余四指附于膝部外侧,按揉36次。中医学素有治疗腰痛证的“腰背委中求”一说。
最后以两拳尖捶击位于臀肌凹陷处的环跳穴(足少阳胆经穴位,在股外侧部,侧卧屈股,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/3与中1/3交点处),捶击36次。以穴位处肌肉深处感觉到疼痛或向腰部、腿部放散为佳(此为即下篇中的“捶环跳”)。
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,为足太阳、足少阳经的交会穴。捶击之,能疏通二经经络之气,“通则不痛矣”,故能预防和治疗腰腿痛等症。
◆扳趾展脊通三关
席地而坐,全身放松,调息入静,然后将两腿伸直,两脚趾向体内用力勾紧,身体向前倾呈弯腰式,两手由抚膝慢慢练到扳脚趾,保持数分钟,待疲劳后再放松,如此重复18次。
再两膝跪地,全身放松,调息入静,然后伸展两手向前按在地上,等到腰脊转动、全身骨松气散时,用最大力伸腰,保持此姿势数分钟,待疲劳时再慢慢两手按在身体两侧后面、身体后仰而跪,收腹挺腰,此时就顿感脊背内有冷气出来并全身汗出,保持数分钟,待疲劳后再放松。如此反复练习18次。
接着席地而坐,以双手摩搓腰部软筋处,上下搓按36次,使内部发热。此法能固肾、温肾、强腰脊(此为即下篇中的“通三关”)。
三关,指上、中、下三焦。三焦为六腑之一,上焦在胃上口,功能是受纳食物;中焦在胃中脘,功能是消化水谷;下焦在膀胱上口,功能是分别清浊。通三关、摩搓腰部,可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,预防和治疗腰痛。
◆勾趾挺腰飞如燕
仰卧于榻上,双腿伸直,脚尖用力向内勾,接着头部、脚跟及两腿全部用力绷紧,保持数分钟,待疲劳后再放松,如此重复9次。
再将左右肘部支在榻上,将腰部用力抬起离开榻面,身体呈桥拱状,保持数分钟,待身体疲劳后再放松,如此重复9次。
再用手背垫在背后左右腰眼上,两腿抬起,用双腿脚跟蹬踩(如蹬自行车状)36次。
接着翻身呈俯卧式,脸部朝下,双臂以肩关节为支撑点,轻轻抬起,手臂向上的同时轻轻抬头,双肩向后向上收起。与此同时,双脚轻轻抬起,腰底部肌肉收缩,尽量让肋骨和腹部支撑身体,保持片刻,如燕子飞翔状,待疲劳后四肢和头部回归原位放松,如此重复36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