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异物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李慧颅内血肿穿颅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[复制链接]

1#
术前评估

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和既往健康情况,询问病人主诉和全面体格检查,了解病人各主要内脏器官功能情况,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。评估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,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。

术后评估

了解病人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情况,判断手术对机体的影响,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、针孔状况、引流管和引流液情况、肢体功能、有无疼痛等不适,评估有无术后出血、术后感染、DVT等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,评估术后病人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的变化。根据手术情况、术后检查结果及术后康复效果,判断其预后,拟定护理计划。

密切观察病情变化

观察生命体征、意识、瞳孔变化,了解肢体活动情况、语言反应能力,判断原发症状有无加重以及是否新症状出现等,以便与手术后对比评价手术效果。

心理护理

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。向病人家属解释行颅内血肿穿颅清除术的必要性、手术、方式及注意事项等,鼓励家属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。颅内血肿穿颅清除术是一项简单、安全、有效、可行、经济的新技术,病人及家属对其一般都缺乏了解,普遍存在忧虑、紧张、恐惧心理。针对病人不同的文化层次、社会背景、性格特点等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,说明手术的必要性,并将穿颅术与传统开颅术相比较,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清楚,同时介绍成功病例,解除思想顾虑,取得信赖与合作,保证手术顺利进行。情绪特别紧张者可肌注地西泮10mg。

对疼痛、烦躁者,应查明原因,必要时使用肌肉或静脉注射速效镇静剂(如地西泮)、止痛剂(如强痛定)等药物,及时解除躁动使其维持安静状态。

年美国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推荐:对于SBP在-mmHg、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的脑出血病人,将SBP紧急降至mmHg是安全的(I类,A级证据),有利于改善功能预后(IIa类,B级证据;修订)。我科降压目标值为<-/80-90mmHg。

由于高渗性脱水剂(如甘露醇)易引起ICP波动,在短时间内增加血容量,血压升高,增加出血的危险。特别是老年病人因脑萎缩,颅内容积代偿潜力大,使用甘露醇后引起ICP过低,不利于血肿排空。因此,当无ICP增高危象时,原则上不用脱水药物。

消*剂:碘伏或3%碘酒、75%酒精

镇静剂:地西泮、苯巴比妥、氯丙嗪、异丙嗪等

镇痛剂:强痛定、曲马多等

止吐剂:格拉司琼等

血肿冲洗剂:生理盐水+肝素

血肿液化剂:生理盐水+尿激酶或rtPA+肝素+透明质酸酶

局部止血剂:肾上腺素、血凝酶、凝血Ⅶ因子等

麻醉剂:局部用2%利多卡因等。烦躁不安者可用全身麻醉药,如丙泊酚等

脱水利尿剂:甘露醇、呋塞米等

降压、急救及心肺复苏类药物

做好查对工作,开放静脉通道;手术体位取平卧位,头偏向健侧并垫头圈;帮助固定头部,保持呼吸道通畅,调整氧流量,鼻导管吸氧,有烦躁不安者加约束带;连接监护仪,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;协助医生消*、铺巾,安装、调整定向仪。

切忌过快抽吸或引流血肿,防止因ICP骤降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、心跳呼吸骤停等并发症;抽吸冲洗间隙关闭限速阀或折闭引流管避免空气逆行进入颅内;冲洗时应遵循等量置换或出略多于入的原则,抽吸出一定量的血肿后,将注射器取下,抬高连结管,观察液面高度,如无液面,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进行观察,如低于15cm则应停止抽吸,不然会致负压;针型血肿粉碎器及钝头塑料针芯用毕应即冲洗干净,2%戊二醛浸泡消*备用。

坚持和病人交谈,以分散其注意力,缓解紧张情绪。如有恶心、呕吐,嘱其深呼吸并持续吸氧。如有逐渐加重的头痛,及时报告医生,暂停手术,经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继续进行。

密切观察针孔局部的变化

头皮组织有特殊的结构帽状腱膜,在外伤情况下易造成帽状腱膜下血肿。因此若术后穿刺部位有波动感应及时处理,注意观察有无帽状腱膜下血肿形成。

妥善固定引流管

采用特殊的海绵枕头固定病人头部患侧,即在枕头上留有一个孔道,可置放患侧头部针具及引流管,防止患侧皮肤受压,同时避免搬动患者时管道被牵拉而脱出。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,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,注意约束带每2小时松一次。

保持引流管通畅

血肿引流时,引流袋放置于与前额等高或高于头颅中心10-15cm左右,以避免发生低颅压。避免引流管扭曲、折叠及受压,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;若证实引流不畅,及时通知医师处理。

防止感染

引流袋、引流管要严格无菌处理,引流伤口处的纱布要保持清洁干燥,一旦污染要及时更换;改变病人头位或搬动时要夹闭引流管,避免将引流管或引流袋内的引流液倒流入颅内,引起颅内感染;床单位要保持清洁、干燥、每日室内空气消*。

观察引流情况

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,术后引流液多为暗红色为陈旧性积血;若出现引流管持续流出新鲜的不凝固血液、病人躁动不安、血压突然上升、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时应考虑有无再出血,及时通知医师,必要时做好开颅止血的准备。

环境管理

保持室内清洁、空气新鲜,室内温度22-24℃,相对湿度60%-70%,室内空气定时用紫外线消*,每日2次。定时通风换气,严格病房管理,缩短探视时间和人员。

气管套管的管理

套管系带系手术结,松紧要适宜,应以放入一指为宜,并随时调节系带的松紧度。每8小时更换并消*一次内套管,套管外口应用双层纱布覆盖并保持湿润无菌。

气管切口的护理

气管切开局部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,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和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的次数,一般1-3次/天,敷料污染应及时更换,换药时应注意固定气管套管,防止脱落。

气道湿化

每日雾化吸入2次,每次15-20分钟,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。

氧气吸入

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,改善缺氧状况,一般流量为2L/min,随时观察用氧效果。

及时吸痰

闻及痰鸣音时随时吸痰,吸痰时应由浅至深,防止将痰液推下。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秒,两次之间间隔3-5分钟。在吸净套管内痰的同时,吸净口腔、鼻腔、咽喉部的痰液及分泌物。痰不多时,每隔1-2小时彻底吸痰1次。

堵管试验及拔管

病人呼吸平稳,缺氧纠正,咳嗽吞咽反射恢复,呼吸道分泌物减少,无发热或导致气切的原发病治愈后即可试行堵管。堵管后,观察1-2天,呼吸平稳后即可拔管。

饮食护理

为了满足机体的营养和水分需要,保证病人水电解质平衡,常采用鼻饲或静脉输液或两者结合使用。使用鼻饲时,给予少量温凉弱碱性流质饮食,如牛奶、豆浆、米汤及各种蔬菜汁等。胃内注入食物不宜过急,以免引起不适,鼻饲后1小时内尽量不搬动病人,以减少呕吐。

口腔护理

清洁口腔时注意有义齿需取出义齿,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。昏迷病人往往张口呼吸,口腔内干燥,易使口腔和唾液腺发炎。因此,根据口腔pH值不同,早期应用相应液体浸泡的棉球每日行口腔护理2次。

高热护理

颅内血肿穿颅清除术后若发生感染、药物反应,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损伤,这些因素容易导致高热的发生。一般用冰毯机、冰帽或在全身大血管处放置冰袋、或用50%乙醇或温水擦澡降温。

眼部护理

眼部清洁:清洁眼部的方法主要有清洁眼睑和冲洗结膜囊。清洁眼睑时应用无菌水湿润棉签后轻轻擦拭病人眼睑,拭去残留在睫毛和眼睑边缘的分泌物、异物及微生物。冲洗结膜囊时,应先擦净眼分泌物,充分冲洗结膜各部。

促使眼睑闭合:昏迷病人因疾病或治疗用药的原因,部分病人会发生眼睑闭合不全。为防止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发生暴露性角膜炎、角膜溃疡等并发症,可牵引病人上下眼睑,使之互相靠拢,形成被动闭眼,再用眼罩遮盖眼部。

眼部湿润:可遵医嘱使用眼膏涂抹在病人结膜囊内,保持其眼部湿润。

脑疝的预防与护理

密切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、意识、瞳孔变化,有无头痛、呕吐、视神经乳头水肿出现,必要时行ICP监护。

降低ICP,减轻脑水肿。脱水治疗后,观察并准确记录尿量。

防止ICP骤然升高,保持呼吸道通畅,及时吸痰,湿化气道,防止便秘,必要时使用约束带,防止病人躁动。

一旦发现脑疝形成,立即建立静脉通道,遵医嘱快速使用脱水药,观察尿量和脱水效果,保持呼吸道通畅,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。

DVT的预防与护理

血液黏稠、血管壁损伤及血流缓慢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。主要以预防为主。

鼓励病人早期活动,腿抬高。昏迷或需长期卧床的病人抬高下肢20-30°,促进静脉血液回流。

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输液,尤其是瘫痪侧肢体。

使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。

对易发生DVT的高危人群遵医嘱抗凝治疗,同时观察有无出血的发生。

若出现DVT形成,则应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,减轻病人的疼痛、焦虑和恐惧感。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15-20°,抬高床尾或下肢垫枕,促进静脉回流。患肢制动,不能按摩,每日测腿围,并作好记录。注意观察皮肤颜色、温度和注射部位有无异常,若使用抗凝剂需观察有无出血倾向,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。

消化道出血护理

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颜色、性质,如果发现有柏油样便或有异常血,应及时送检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。

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,是否有胀气,通过触诊、叩诊观察并及时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前驱症状。

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,应稳定病人情绪,准备抢救器材和药品。病人呕血时,嘱其去枕平卧,头偏向一侧,保持呼吸道通畅,给予吸氧,注意保暖,防止出血后发生末梢循环障碍。密切观察出血的颜色、性状、次数和量,静脉充盈情况及尿量,及早补充血容量,应用止血药。

尿潴留护理

尿潴留为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。护理原则为保证排尿通畅,预防感染和训练排尿功能。

对于轻度尿潴留病人,若病情允许,可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,注意不可压迫膀胱中部,也不可用力过大。同时可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,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缓慢冲洗外阴等方法刺激膀胱收缩引起排尿。

经上述处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时,可采用留置导尿术。留置导尿后注意:①第一次放尿不能超过ml以防膀胱内膜出血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;预防泌尿系统感染:观察尿液的颜色、气味,如有浑浊、臭味提示泌尿系统感染,及时通知医师查尿常规并对症处理。②预防膀胱结石:病人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-ml,达到自然冲洗膀胱的目的。③采用间歇式夹管方式,夹闭尿管,每4小时开放1次,训练膀胱反射功能。

尿失禁护理

尿失禁为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。

摄入适当的液体: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多饮水能促进排尿反射,并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。若无禁忌,嘱每日摄入液体-ml。

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:安排排尿时间,定时使用便器,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,促进排尿功能恢复。

男病人尿失禁可接尿壶或套阴茎套将尿液引流到贮存瓶内,女病人要及时更换尿布,每次小便后用温水擦洗会阴部,保持床单位干燥,避免失禁性皮炎的发生。尽量避免留置导尿,减少泌尿系统感染。

压疮的预防与护理

压疮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,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、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、坏死的过程。良好的护理能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。

避免皮肤局部长期受压:根据病人的病情,至少每2小时翻身1次。在给患者翻身或搬运时,避免拖、拉、推动作。翻身后观察皮肤有无红肿、发热发红现象;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。

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局部刺激:保持床单、被服清洁干燥,定期更换。

促进皮肤血液循环:可使用温水浴或按摩等方法改善皮肤血液循环,但应避免对骨骼隆起处皮肤和已发红皮肤的按摩。

改善机体营养状态:给予患者高蛋白质、富含维生素以及锌的饮食。

应用预防压疮气垫床或翻身垫。

跌倒的预防与护理

保持环境整洁,光线充足,地面平整、干燥。

嘱病人卧床休息,同时安置床栏,将病人常用物品放置在伸手可及的地方。

定时巡视病房,了解病人的需要并给予帮助。

给病人佩戴防跌倒腕带标识,告知家属加强陪伴。

颅内血肿穿颅清除术后,做好心理护理对病人战胜疾病和早期康复起着重要作用。

健康教育贯穿护理的全过程。及时为病人及家属的疑问排忧解难,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方法、用药方法、护理措施、康复措施以取得配合。后期着重指导病人的康复理疗,如保持功能良肢位、指导病人的被动活动等。

传统主张术后取头低足高位,以利脑膨胀和血肿引流。我们的经验是采取个体化的自由体位并不影响治疗效果,也不增加并发症,却可减轻病人不良反应,提高其舒适度。这或与YL-1型一次性穿颅针的密闭性有关。由于特殊的针尾构造,只要针长选择适宜,并无因压迫而自行向颅内移行之虞。拔针后3-6小时宜取平卧位,防止可能的低颅压导致逆行性气颅。

长按指纹识别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