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://m.39.net/pf/a_5824581.html薏苡仁以健脾渗湿见称,却很少听说能治疝气,可见疝气亦和水湿内停相关。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(第四册)
2、薏苡仁
[功能主治]健脾渗湿,除痹止泻,清热排脓。用于水肿,脚气,小便不利,湿痹拘挛,脾虚泄泻,肺痈,肠痈;扁平疣。
辛弃疾治疝气
小指月说,爷爷,如果每一味药都有故事,如果都能够听故事学中医,那学起药物来就是轻松加愉快了。
老爷爷笑笑说,对啊,如果学医你学到很费解,那说明没有找对路子,兴趣是最好老师,学不出一些乐趣来,怎么能够持之以恒呢?
小指月说,爷爷我还想再听故事。
老爷爷说,爷爷的故事是讲不完的,你就喜欢用耳朵,而不喜欢用眼睛,很多故事都尽载于古籍堆里,你只要多去翻阅品读,那你就有听不完的故事了。
小指月说,等我把爷爷故事听完了,再去看书。
爷爷哈哈一笑说,今天给你讲辛弃疾与薏苡仁的故事。
小指月说,辛弃疾,不就是忧国忧民的大诗人,大词人吗?
老爷爷说,你懂得他的诗词吗?
小指月说,背过啊,他那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《永遇乐.京口北固亭怀古》,有苏东坡豪放派的气概,在宋词里头也成绝唱。
老爷爷说,词成绝唱不足为奇,辛弃疾此人精忠耿直,更是人间罕有,他小时候就在祖父的带领下,登高望远,指点江山,胸怀报国之志,当时南宋萎弱,为金兵所欺,叛臣奸贼到处都是,民不聊生。那个年代正是战乱之际,千里无鸡鸣,白骨露于野啊!
当时有很多起义*来辅佐朝廷,其中有一队起义*里头出现了叛贼,当辛弃疾听到义*耿京被叛贼张安国所杀,义*溃散,辛弃疾便义愤填膺,亲自率领五十多人马,突袭上万人马的敌营,将叛贼捉拿归朝廷处理,当时人皆惊其为神人。
小指月就想,如此英明神武之人,又会跟薏苡仁有什么关系呢?难道他也会得病?
老爷爷接着说,正因为空有才华武艺,却报国无门,朝廷屈服于金兵,这样辛弃疾,不得不归隐田园,经常抑郁寡欢,他即使隐居田园,也不忘写作报国,这样长期抑郁不得志,便患了一种奇怪的病,腹股沟周围,长起水囊,大如杯,这个病就叫做疝气。
辛弃疾根本不在乎自己得病,仍然身在草野,心在朝廷,先天下之忧而忧,这肝郁加忧虑,就容易使人气机郁滞,辛弃疾不会不懂,他也知道气行则水行,气滞则水停的道理,自己身上长的这水气囊肿,是因为肝气郁结为本,水湿停留只是其标,这疝气便越来越重,搞得走起路来都不利索,躺在床上会稍好一些,稍微休息不够又加重,真是内忧外患,令人不得安。
这时他虽然归隐田园,却跟很多隐士道人有往来,他号稼轩居士,不忘务农种庄稼,主张“人身在勤,当以力田为先”。并且设计了“高处建舍,低处辟田”的庄园格局,即使是读书之余也不忘耕种,半耕半读都是历代读书人最优秀的家风。
有一次他庄园里来了一位道人,这道人非常敬佩辛弃疾为人,但见他苦恼于疝气病,道人便哈哈大笑说,君但忧国忧民,身上小疾由贫道替君担忧,然后道人便叫辛弃疾直接用一味薏苡仁土炒,而且一定要用东方墙壁土炒*,然后再用水煮烂,倒到盆里研成膏,每次就用酒来送服两三钱。
辛弃疾不是没有读过医书,他就疑惑说,疝气之疾,大都用茴香橘核,或大*附子,或川楝子、乌药来疏达下焦肝部气机,因为肝经下络阴器。
你现在为何只取一味平和的薏苡仁,并没有任何疏肝作用,难不成可以解除我身上的疝气?
这道人哈哈一笑说,用行气疏肝之品治疝是常规之法,对于普通肝郁之人便有效果,可阁下人中龙凤,不拘小节,为人豪爽,并无自身之忧,只有家国之虑,本身阁下又经常练武耕种,气机调畅,所以只需以除湿为主,配点小酒便能畅行气血,这样气血水三通,痰湿瘀三消,其疝气必定能除了。
唯独服药期间要少思寡虑,家国之虑暂时抛开,使胸中不平之意气,不要动摇身上之药力,那么疝气之疾便指日可愈。
这时辛弃疾听后便点点头,于是便按照道人所说,服了半个多月药,疝气之疾,消无芥蒂。
他感慨地说,我身上之病,也请过一些名医国手来调治,并未见效,想不到民间草野之中,有奇人奇士,奇方奇药,令我疾消。
后来又有一个叫程沙随的老人,也得了这种疝气病,辛弃疾认识这老人,便教这老人用这方法服用,居然吃了也好了,这薏苡仁治疗水湿下停真是神奇效验,而且平淡无奇啊!神是因为他效果神,平淡是因为他随处可得。
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:
张师正《倦游录》云,辛稼轩忽患疝疾,重坠,大如杯,一道人教以薏珠(薏苡仁)用东壁*土炒过,水煮为膏服,数服即消。程沙随病此,稼轩授之,亦效。
士兵们的湿热脚气
1、治久风湿痹,补正气,利肠胃,消水肿,除胸中邪气,治筋脉拘挛:薏苡仁为末,同粳米煮粥,日日食之。(《纲目》薏苡仁粥)
2、去风湿,强筋骨,健脾胃:薏苡仁粉,同曲米酿酒,或袋盛煮酒饮之。(《纲目》薏苡仁酒)
《神农本草经》曰,薏苡仁主筋急拘挛,不可屈伸,风湿痹,下气。
爷爷说,哪种人最容易得风湿脚气痹痛呢?
小指月说,第一种是老人,因为年老体衰,阳气不足,湿气下注。
老爷爷说,所以老年人容易腿肿抽筋,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。
小指月说,第二种是南方低洼之地的人们,他们经常跟水湿打交道,湿气熏蒸,最容易伤人腰脚,《*帝内经》叫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。
老爷爷说,确实潮湿之地湿气盛,民众也容易患上湿气病,所以住在潮湿之地如果不懂得煲些薏苡仁赤小豆之类来除湿的话,身体就经常容易不舒服。
这时爷爷便讲起南方湿气重容易得脚气的故事来。
原来在东汉时期,有一位名将叫马援,他有一次带病去攻打南方叛贼,统一中原,这些士兵们习惯在北方生活,地高干爽,血脉条达,一到南方,南方山林湿热熏蒸,瘴气流行,地低潮湿,经脉容易被湿邪阻滞。
士兵们纷纷水土不服,腰脚沉重乏力,这样行*速度,大受影响,甚至有些士兵腿脚受到湿气的侵袭,而出现严重肿胀抽筋,路都走不了,还拘挛痹痛,不可屈伸,痛到严重时,嚎啕大哭,严重影响到*心,有几个还因为冒雨淋水,严重到病死途中。
这时马援就不得不高度重视,虽然说行*打仗,粮草为先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你现在足兵足粮,敌人还没出现,自己部队里病的病,死的死,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妥当的医药救治,这个部队估计想回去都难。所以一个将*出战,必须要一个懂得医药的随从,否则士兵们一病,战斗力便不行。
这马援便向当地人请教,既然当地人能够在低洼潮湿之处生存下来,一定有他们的保健之法,一个地方有一种弊病,必有一种防病之术。当地的老人便说,这种脚气病可以用薏苡仁来给士兵们服用,因为很多老年人腿脚沉重就煲些薏苡仁汤来喝,喝了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。
这样马援立即采购回来一大车薏苡仁,纷纷熬成汤水给士兵们喝,这些脚气轻的,喝一两次就解除了,脚气重的,受这些湿泻瘴疠所袭,多喝几次也纷纷好了。这样战胜了疾病,士兵们士气大振,马援便一举降伏了叛贼,统一了南方。
正如《药性赋》上所说,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。
这个故事可以说是《药性赋》最好的注脚。
所以《后汉书》中记载,马援在南方打仗,因为士兵患脚气病而停止行*步伐,后来得当地人指引,服用薏苡仁后,兵强马壮,恢复战斗力。
马援说,此物能轻身省欲,以胜湿邪瘴气也。
小指月说,爷爷,薏苡仁为什么可以治疗脚气呢?
老爷爷说,薏苡仁味甘入脾补脾,又因为其平淡,淡能渗湿,《*帝内经》说,诸痉项强,皆属于湿。又说,湿热不攘,大筋软短,小筋弛长。这湿气不单引起脾胃不和,脾胃一受湿,四肢都容易困倦乏力,所以用薏苡仁祛湿,则脾胃安,脾胃安则中焦治,中焦治则气血能容达于四肢。所以经脉通利,筋骨有力,如此湿痹脚气自去,此脾主四肢也。
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:
王新午《薏苡仁临床治效》(选自《*河医话》)
薏苡仁,《本经》主:“筋急拘孪,不可屈伸,风湿痹下气。”诸家本草,谓能利湿消水。西洋东洋学者,只分析其所含成分:蛋白质,脂肪,碳水化物,其滋养力较白米为优。
仲景方治浮肿,排脓;外台方多因之;唐本草治肺痿肺气,积脓血,杀蛔虫,历验皆效;日人用以治疣,服之皆脱落;可知非但皆滋养料也。惟本草治筋急拘挛,人少用之。
年秋,孙君之妻,产后4日,无寒热,四肢皆向外反折拘曲,壮妇4人按之不能直,稍定,诸如常人,移时复作,痛极啼号。注射西药镇静剂数日,迄无效,举室惶惶。余诊其无它病,嘱以薏苡仁5两(克)煎汤滋饮,饮后即止。乃复疏补气益血方,加薏苡仁5两(克),服之再未复作。
余于大筋拘挛症,予以薏苡仁罔不获效,益信《本经》主治,非后世臆测所可及也。
痰浊包块怎么排
1、治肺痿唾脓血:薏苡仁十两。杵碎,以水三升,煎一升,入酒少许服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2、治肺痈咳唾,心胸甲错者:以淳苦酒煮薏苡仁令浓,微温顿服之。肺若有血,当吐出愈。(《范汪方》)
3、治肺痈咯血:薏苡仁三台。捣烂,水二大盏,入酒少许,分二服。(《济生方》)
小指月说,爷爷,薏苡仁利水渗湿,健脾除痹,我都学到了,唯独清热排脓,这个不好理解?
老爷爷说,有什么不好理解地呢?
小指月说,这薏苡仁它是淡渗利湿的,它凭什么能够排脓呢?为何古人在肺痈肠痈里都有常用,而且确有奇效,这点我最想不通了。
老爷爷说,指月,你想想,不要把膀胱只看成膀胱,要用五脏相关的思想去理解。
你想想,膀胱与何脏相别通呢?
小指月说,肺与膀胱相别通啊,所以尿道炎,膀胱炎要降肺气。
爷爷说,学医要会反弹琵琶,你要有逆向思维,你反过来想想,肺部有脓浊热气,是不是要通过膀胱来排泄呢?
小指月说,爷爷我明白了,肺痈就是肺中痰湿郁热,湿阻才会化痰,痰堵便会生热,热极便是火。所以肺痈肠痈表面热火,实则痰湿交阻,把痰湿通过膀胱引堕下来,热火便孤立无助,其势自息。
老爷爷点点头说,所以清朝有个叶天士的名医,他善于治疗各类湿热杂病,他通过观察自然界万象,知道湿跟热最容易搏结,如油入面,难舍难分,这时你要懂得把湿撤出体外,热火嚣张之势,便会平息下来,所以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说法叫,透风于热外,或渗湿于热下,或不与热相抟,其势必孤矣。
小指月说,原来薏苡仁治疗肺痈或肠痈,它是渗湿于热下,这样局部痈肿发热,就会像泄气的皮球,一点点被放气,从下面像釜底抽薪一样,把脓浊湿垢,一点点抽走,这样局部壅热,*痰浊垢,便会慢慢减轻。
有个病人,得了大叶性肺炎,咳吐脓浊,在医院检查,肺部有一包阴影,先用大量抗生素,这高烧高热是退了,但咳吐脓浊,胸痛之象,始终未减轻,他找到一个中医,中医给他辨证施治,用了千金苇茎汤,即桃仁、薏仁、冬瓜仁、芦根,这汤方吃了五剂,胸痛减轻,咳吐浓痰也减少,可就是没能根治,昼夜咳吐脓浊不止,他便找来竹篱茅舍。
小指月看了后说,方证对应,好像没有什么问题。
老先生说,正如劈柴,你瞄准了柴心,为什么一刀劈下去,还劈不开?
小指月恍然大悟说,力量不到。
老先生说,欲起千钧之石,必用千钧之力。你病重药轻,就像虽然有勇猛精兵,你只派一个连过去,再厉害也被对方一个团打得鼻青脸肿,而无反手之力。
小指月说,那该加哪些药呢?
老先生说,把薏苡仁加到三两一百五十克。
病人拿去抓药时,药房居然不给抓药,说这超大剂量,远远超出药典规定,于是郁闷的病人又回来竹篱茅舍。
老先生笑笑说,薏苡仁乃粮食之品,你到粮油店去买也行,或者自己另外熬剂量薏苡仁,每天服用。
这病人吃完三天药后,胸中如云开雾散,好像有根扫把把胸中痰浊从上往下扫开来了,咳吐的浓痰一天比一天少,一天比一天淡,最后呼吸顺畅,胸痛消失,不再咳痰。
他原以为这肺部阴影会不会是肿瘤包块,也一直在担忧,这些纷纷被薏苡仁消除瓦解了,方才心开意解,不再忧虑。
老先生说,像治疗这些痈脓痰包,如果只用清热泻火之药,就容易冰伏包块,这样可能会因为小小的炎症,被治成身上的肿瘤包块,所以医生必须要慎重用药,要懂得给痈脓痰浊出路,不能只顾着消炎解*清热泻火,需要理顺脏邪还腑,上病下取,浊阴出下窍的思路,这样痰痈通过六腑排出去,才是治疗各种阴影包块的王道。
小指月说,爷爷,原来这薏苡仁还可以治疗各类痰湿包块,而这思路便是通过脏邪还腑来排,我现在知道薏苡仁为什么能够排脓了,也知道为什么它可以治疗肿瘤了,只要是痰浊湿阻的,我们都用得上它。
老爷爷说,用薏苡仁治疗肿瘤包块,甚至疑难杂症,在中医杂志上早有报道,不过这王道之药,功在久长,不在速效。
《中医杂志》曰,重用薏苡仁治疑难症举隅,凡治疗多发性脂肪瘤、息肉、癌瘤、大动脉炎、病*性心肌炎,俱重用生薏仁克,根据病种特点,加入辅佐药,连服数月治半年,俱有好转或痊愈。
随后小指月在笔记本中记道:
薏苡仁清痰(作者:钟新渊)
年9月末,我得了一次感冒,初愈后,每日清晨仍咯*色浊痰,历时一周,有增无减。我担心痰浊不清,引起它病。暗自思量,找一味善药来清除痰源,*色浊痰是湿热酿成,我就选用薏苡仁清化。每日取薏苡仁50克煮粥,连吃三天。
果然,咳痰逐日减少,尿量增多,湿热从下泄去。我素来脾肾不足,苡仁淡渗寒滑,虽然有利于清化痰热,但却使我溲时余沥点滴,有时自流而难于约束。可见善药也非十全。
于是,在苡米粥中加入十枚红枣,连吃四天,痰浊尽去。从此以后,我对肺热痰浊重者,常用苡仁治之,效果多佳。(《长江医话》)
作者:曾培杰、陈创涛
文源:罾事物语
转自岐伯有道
本号所发布的图文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若涉版权立删。
除湿圣药茯苓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-1
草豆蔻.草果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6
白豆蔻行气温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5
砂仁醒脾调胃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4
厚朴消腹中胀满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3
苍术燥湿健脾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2
佩兰芳香化浊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1
藿香愈暑湿吐泻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0
石楠叶治风痹肾弱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9
鹿衔草益肾补虚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8
雪莲花治一切寒症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7
千年健强筋止痛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6
狗脊善治腰脊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5
桑寄生助发育长高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
五加皮壮骨添精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3
丝瓜络治膝脚怕冷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2
穿山龙治腰腿痛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1
老鹳草专治面瘫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0
雷公藤别名断肠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9
络石藤主治喉痹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8
海桐皮破瘀滞消肿痛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7
豨莶草.臭梧桐都能降压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6
桑枝除热痹降血压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5
秦艽外通经隧内导二便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3
路路通通乳通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2
丁公藤.昆明山海棠.雪上一枝蒿皆有*之品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1
海风藤.青风藤通经入络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0
松节提高免疫功能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9
伸筋草.寻骨风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8
木瓜祛湿利尿.蚕沙升清降浊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7
蕲蛇.乌梢蛇治诸风顽痹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6
乌头治顽固风湿痹痛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5
威灵仙走窜消克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4
风药悍将独活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3
千金子治积聚痰饮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2
巴豆治冷积寒泻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1
牵牛子退小儿食积发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(第三册)10
商陆治一切肿*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9
甘遂.大戟.芫花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8
松子仁润肺滑肠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7
郁李仁开气机通六腑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6
火麻仁延年益寿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5
芦荟清热泻火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4
番泻叶只宜暂用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3
芒硝碎大便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2
大*通补两用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-1
胡*连消疳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8
银柴胡退虚劳潮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7
地骨皮除更年期潮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6
白薇疗骨蒸低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5
青蒿治疟要药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4
水牛角治狂躁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3
紫草乃麻痘专药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2
瘀热在里用赤芍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1
丹皮凉血活血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50
玄参主热风头痛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9
生地滋阴补水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8
绿豆解百*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7
四季青退火消炎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6
白蔹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5
千里光治热*眼盲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4
熊胆不得已方用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3
半边莲.白花蛇舌草.山慈菇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2
地锦草.委陵菜.翻白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1
鸦胆子治*痢蚀赘疣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40
药食兼备马齿苋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9
白头翁治热*血痢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8
木蝴蝶清肺利咽(玉蝴蝶)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7
青果生津止渴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6
射干.山豆根.马勃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5
败酱草治腹痛痢疾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4
肠痈要药红藤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3
金荞麦消顽固疳积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2
鱼腥草洗肺污垢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1
土茯苓治梅*疮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0
漏芦下浊阴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9
拳参一味乃宫血清宁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8
重楼(蚤休,七叶一枝花)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7
紫花地丁、野菊花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6
蒲公英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5
贯众除诸*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4
大青叶.板蓝根.青黛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3
从头到脚话穿心莲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2
一味连翘治风温感冒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1
仙方活命金银花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20
苦豆子.三棵针.马尾连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9
白鲜皮皮肤科专药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8
苦参治心腹邪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7
秦皮治疗红眼病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6
龙胆草泻肝胆火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5
*柏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4
*连为病目之仙药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3
*芩泻肺火而最妙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2
谷精草、密蒙花、青葙子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1
决明子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0
夏枯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9
栀子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8
鸭跖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7
竹叶与淡竹叶之辨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6
治渴圣药天花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(5)
芦根医三焦水热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(4)
知母.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3
寒水石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
石膏退热之秘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-1
木贼草散热退翳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
浮萍解表通水道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
淡豆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
葛根解肌丰乳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
升麻解百*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
胁痛用柴胡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
发散风热蔓荆子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
菊花延年药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
桑叶防治红眼病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
息风止痉用蝉蜕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
风温咽痛牛蒡子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
薄荷煎汤洗漆痒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
开胃消食话胡荽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16
鹅不食草去眼翳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
苍耳子走督脉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
去头屑止头痒-11-藁本-爷孙俩的中医故事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10-细辛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9-白芷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8-羌活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7-防风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6-荆芥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5-香薷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4-生姜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3(紫苏)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2(桂枝)
爷孙俩的中医故事-1(麻*)
总目录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