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天气逐步回暖,降雨量渐增,湿热的问题慢慢凸显。湿热是中医常说的“六邪”:风、寒、湿、暑、燥、热当中的“两邪”,中医有9类体质中,一个是湿热质。这些描述和定义,证明湿热并不是好东西,要克服和避免才行。
“湿热”是一种病症外在表象和病机,其实湿、热均由外因、内因引起,外因主要有环境潮气重,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生热。
湿热有5种类型:脾胃湿热、肝胆湿热、膀胱湿热、大肠湿热、湿热痹证等,但脾胃湿热、肝胆湿热最常见,也最容易发生。
脾、胃、肝、胆,均属于人体上中下三焦里的中焦,当其受到湿热之邪气侵犯,或大量进食厚腻肥甘之物,均会出现舌红、苔腻、苔*、纳呆、恶心的问题,有时还会出现面色偏*、皮肤*染的问题。
所以,正确辨识并准确对脾胃湿热、肝胆湿热进行调养治理,是关键也是难点。由于一些人辨错了、治偏了,使得症状不仅没有减轻,反而加重了。
首先,要搞清楚自身确实是湿热,表现有口苦口臭、口黏口腻、肚子发胀、腹脘痞闷、二便不利、四肢酸困、精神不振等,但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又有不同,主要是4条:
1、脾胃湿热,是脾的运化、升清,胃的降浊、受纳失调引起,因大量湿浊产生不能及时疏解,堵在中焦,慢慢由郁化热,所以是“湿气重于热气”。
肝胆湿热,是肝的疏泄、升发和胆汁排出不畅,使肝气阻滞,肝火上升,化热伤脾胃,所以是“热气重于湿气”。
2、脾胃湿热,多表现为四肢湿困,腹胀纳呆,大便溏烂;
肝胆湿热多表现为口干、口苦,面红目赤,大便干燥,身体发热等。
3、脾胃湿热,多在于消化系统毛病多见,因其运化受纳出毛病了;
肝胆湿热是肝气犯胃,拖累脾胃,除了脾胃出现湿困的症状,还会出现胁痛的问题,所以肝胆湿热的症状会更多一些。
4、从调理进程看,脾胃湿热疗程长,治愈后如果调养得法,相当长时间是平稳的;
肝胆湿热病去得快,但复发也比较快,主要是受情志影响太大,经常有肝气郁结的问题。
那么,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,临床症状分别是什么:
脾胃湿热:不想动、不想吃,或吃一点就饱了,舌苔厚腻,二便不利,疲乏湿困的症状非常明显。
肝胆湿热:两胁胀痛,气滞于胸,脸红目赤,口苦口臭,舌尖红、舌尖*腻,男生多有阴囊潮湿、女生多见带下发臭。
由于不少人并不知道湿热怎么调理,或辨错病机乱治一通,开始可能有起色,但几天过后,根本的原因没有缓解,反而会使病情加重,不大的问题拖成大问题。
总的看,脾胃湿热、肝胆湿热,治理有一个共同点:清热,将清而化热、郁而化热的病因疏泄开。
脾胃湿热在清热时,突出“化湿”,用芳香化湿药物,将原有的湿气散尽,产生湿气的环境铲除,脾喜燥恶湿,后天之本调理好,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。
肝胆湿热则在清热时,突出“利湿”,即利水渗湿或温阳化湿。
湿热症状,根据病史、病程长短、年龄和程度做适度加减。但要注意,所有的用药,要在医师确诊后才能进行,不可乱用药物。